十九世纪的交响曲、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,如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》复调音乐可以分成几类并写出它们的含义,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“卡农曲”,如钢琴独奏曲《牧童短笛》;⑵以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,通称“卡农”,即二部、三部、四部的轮唱或轮奏,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。
分类⑴用对比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称“对位音乐”,简称“对位”,即对位式的复调音乐。如钢琴独奏曲《牧童短笛》;⑵以模仿的方式为基础所写的复调音乐,通称“卡农”,即二部、三部、四部的轮唱或轮奏。如《黄河大合唱》中的四部轮唱曲《保卫黄河》;德国作曲家,管风琴大师帕赫贝尔(JohannPachelbel,1653-1706)脍炙人口的《D大调卡农》。⑶用衬托的方法所写的复调音乐,称“支声复调”或“衬腔式复调”。在民族民间音乐中,常用衬托、填充、呼应、加花等手法,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彩。最著名的作品集是巴赫的《赋格的艺术》,这套作品可以称为赋格曲的圣经。我国的作品有侗族民歌《向阳花开朵朵红》,女声二重唱《遵义会议放光辉》等
2、卡农到底是巴赫还是巴赫老师写的?卡农并非曲名,而是一种曲式,字面上意思是「轮唱」,原意为“规律”。指的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,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着另一声部,数个声部的相同旋律依次出现,交叉进行,互相模仿,互相追逐和缠绕,而声部几乎是单调意义上的重复。直到最后……最后的一个小结,最后的一个和弦,它们会融合在一起,永不分离,缠绵至极的音乐,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。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就叫作“卡农曲”,卡农Cannon虽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、惊心动魄,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,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。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,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,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。卡农出现于十三、十四世纪,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主题。如巴赫的《五首卡农变奏曲》,十九世纪的交响曲、奏鸣曲也常用卡农手法,如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