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州词又称凉州曲,是达官显贵、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,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,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《折杨柳》,至唐易名《杨柳枝》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,不是什么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什么名,《乐苑》:“凉州宫词曲,开元中,凉州都督郭知运所进”凉州词是咏什么的名曲,《凉州词》是咏边寒情景的名曲。
凉州词”是凉州歌的唱词,不是诗题,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。开元年间,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,进献给唐玄宗。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,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,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。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,为它填写新词,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《凉州词》,如王之涣、王翰、张籍
《凉州词》是咏边寒情景的名曲。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,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、尽情酣醉的场面。首句用语绚丽优美,音调清越悦耳,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;一句用“欲饮”两字,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,酒宴外加音乐,着意渲染气氛。三、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,尽情尽致,乐而忘忧,豪放旷达。凉州词又称凉州曲,是达官显贵、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,是唐周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。汉唐之际,凉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古城,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,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,以后历为郡、州、府治。它还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、文化交流的枢纽,“丝绸之路”西段的要隘,中外商人云集的都会,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
凉州词,又称《凉州曲》,是凉州歌的唱词,不是诗题,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。凉州,今武威市,古西北首府,六朝古都,凉国故地,天下要冲,国家蕃卫,雍凉文化的发源地。元明清时,武威又被称西凉,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。《晋书地理志》:“汉改雍州为凉州”,前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北凉、大凉在此建都。《乐苑》:“凉州宫词曲,开元中,凉州都督郭知运所进”
4、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曲是什么王之涣《凉州词》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句中的“羌笛”,并非曲名,是乐器名称;而“杨柳”是曲名,即乐府《近代曲•杨柳枝》(又称《杨柳曲》)。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,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!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诗中也有:“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,”“胡琴琵琶与羌笛”都是乐器。因为“柳”和“留”谐音,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,北朝乐府《鼓角横吹曲》中有《折杨柳枝》,是离别时的哀怨之音。〔附〕羌笛:羌族民间吹奏乐器,据传为秦汉古羌人发明,故名。初用羊腿骨或鸟骨制成,今用当地油竹制成。杨柳:指《杨柳枝》曲:乐府近代曲名,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《折杨柳》,至唐易名《杨柳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