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所有声部的音都动了,那就是旋律连接法;如果有至少一个声部的音没动,那就是和声连接法,“和声”两字该改为“旋律”你好这张图我画线的地方是和声连接法还是旋律连接法呢,,判断是和声连接法还是旋律连接法只需要看一个事情——每个声部的音动了没有,这个是旋律连接法。
你好,感谢你对我的求助。这个是旋律连接法。判断是和声连接法还是旋律连接法只需要看一个事情——每个声部的音动了没有。如果所有声部的音都动了,那就是旋律连接法;如果有至少一个声部的音没动,那就是和声连接法
我刚明白你的意思,的确,你说的对,书上写错了,这里是旋律连接法,我本来以为你是指两个和弦有没有共同音,结果你问的其实是连接时有没有某个音保持不动。两个和弦的共同音是G,但连接时这里所有音都动了。也就是说,上面那两行小字和下面那两行小字都是针对于那同一幅图说的,所以这个排版很奇怪。我估计就连那个例111都是笔误吧。“和声”两字该改为“旋律”
我并没有听说过旋律连接法这种说法,不过按照楼主的要求试了一下。如图:说明一下,这种连接法非常少用,因为按照西洋古典理论,这种连接音响效果不好。共通音最好是保持在同一个声部,还有一个,tenor在V级中已经到了I级alto的音,这个虽然在允许范围之内,但是实际弹的时候是非常别扭的一件事情,楼主自行试一下就知道了
4、正三和弦的基本和弦进行方法在和声中,主和弦135、下属和弦461、属和弦572上构成的Ⅰ、Ⅳ、Ⅴ级三和弦,分别代表着和声的三个重要功能,故叫做正三和弦。Ⅰ级三和弦叫主和弦,是调式中各和弦的中心,具有稳定的音乐感觉;下属和弦位于主和弦下方纯五度,从下属方向支持主和弦,具有不稳定的功能。属和弦与主和弦的关系最近,向主和弦靠拢的倾向性最强烈,有更不稳定的功能。所以这三种和弦集中表现了调式的音乐特征。通常音乐作品总是从稳定的主功能趋向于不稳定功能,然后到更不稳定的功能,使听赏者产生强烈的回归稳定的音乐需求,所以最后使用主和弦回到稳定的功能,得到音乐上的,这就形成的和声进行流程。通常用代表符号写作,即,有时也写作
{4。